免费风楼阁全国约-全国茶楼信息网官网,免费全国空降app下载,小妹300联系电话

戏剧 美术 音乐 曲艺 摄影 舞蹈 民间文艺 书法 电影 杂技 电视 文艺评论

【孝感市文联】孝感市文联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

发布时间: 2025-07-30 来源: 孝感市文联 作者: [关闭窗口]

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 8 位电影艺术家的重要回信,在澴川大地引起强烈反响,孝感市文联系统迅速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。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,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,分享对回信精神的深刻感悟。他们立志要在新时代文艺征程中,扛起使命担当,让文艺的火种在孝感这片土地上燃得更炽热,传播得更深远。 


深扎澴川沃土 书写人民史诗

孝感市文联副主席、孝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  周芳 

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田华等 8 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中对广大文艺工作者“崇德尚艺”的谆谆嘱托与“扎根生活沃土”的殷切期望,如春风化雨,激荡着我们孝感作家的心田。孝感,这座以“孝”为名的城市,其丰厚的历史文脉与鲜活的地域特质,赋予我们践行这两大命题独特而深厚的滋养。

“德不优者不能怀远,才不大者不能博见?!痹谛⒏姓馄浴靶ⅰ绷⑸怼⒁浴暗隆毙惺赖耐恋厣希绲轮涤任钋?。我们当自觉以先贤黄香的温良、董永的至孝为精神镜鉴,将孝感人民千百年来淬炼的淳朴、坚韧、重情重义等道德品格融入血脉。以崇高信念雕琢灵魂,以明德之光照亮创作航程,在喧嚣浮躁中恪守初心,以德润笔,方能写出承载道义、温暖人心的作品。

扎根生活沃土,要求我们深掘孝感特色之艺术富矿。粗犷质朴的澴川皮影、韵味悠长的楚剧唱腔、巧夺天工的雕花剪纸、饱含哲思的民间歌谣……这些蕴藏着独特审美资源的宝库,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蓬勃的艺术生命力。我们作家当如辛勤的淘金者,俯身深入这些民间艺术瑰宝,汲取其生动形式与精神内核,在守正创新中探索具有鲜明孝感印记的表达方式。

扎根生活沃土,要求我们有脚沾泥土的躬身实践,要走出书斋,走出阳台,真切融入“人”的海洋。如走进大悟的山乡,与茶农一同采摘,在汗水中聆听他们讲述“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”的奋斗与期许;走进孝南烟火升腾的街巷,记录老旧小区居民“出老旧区”时的百感交集;走进汉川的田间地头,感受乡亲们面对丰收稻浪时发自心底的欢畅。这些带着露珠、沾着泥土、浸着汗水的鲜活素材,是任何闭门造车的想象都无法替代的创作宝藏。

我们当以总书记回信精神为强大指引,将“崇德尚艺”内化为创作的生命自觉,将“扎根生活沃土”外化为不渝的实践行动,用饱含深情的笔触,忠实记录并热情讴歌澴川大地上正在发生的壮阔史诗! 


以信念为基 绘艺术新篇

孝感市文联组联部主任 牛璐

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重要回信,如一道曙光,照亮了文艺发展之路,也深深触动了我。

文艺创作需扎根生活。文艺,从来都不是高悬于楼阁之上的缥缈幻影,而是深深扎根于生活土壤的参天大树。总书记强调“扎根生活沃土,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、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”,这无疑是对文艺创作真谛的精准阐释。我通过组织文艺家采风,乡村的质朴、集市的热闹、田间的劳作、新质生产力的应用,每一个场景,每一个瞬间,都蕴含着无尽的创作灵感。文艺工作者只有双脚沾满泥土,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,才能真切感受到时代的脉搏,创作出反映人民生活、展现时代风貌的作品。

德艺兼修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。德与艺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古往今来,佳作皆为创作者品德与技艺的融合。新时代的我们,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,敬畏艺术,提升技艺,坚守道德,创作有筋骨、有道德、有温度的作品,用作品的力量滋养人心,引领社会风尚,为构建积极健康的精神家园贡献力量。

牢记使命,方能奔赴文艺征程。当下文艺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,数字化技术拓展了创作空间与传播渠道,但也面临着多元文化冲击和快速变化的审美需求,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,以总书记回信为指引,担当起记录时代、为人民发声的重任,努力在孝感这片沃土上,挖掘故事,抒发情感,为文艺事业添砖加瓦,为孝感打造支点建设重要增长极赋能添彩。 


坚守为民创作初心 打造本土文艺精品

应城市文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钟婷 

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,我深受鼓舞,倍感责任重大。新征程上,应城文艺工作者将坚守为民创作初心,着力打造本土文艺精品。

一是深耕生活沃土,厚植创作根基。组织文艺工作者走进农村、社区、企业,挖掘应城人民新时代奋斗故事,让作品紧贴时代脉搏与人民心声,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温度。

二是激活本土资源,创新文艺表达。坚持守正创新,运用新媒体技术和现代艺术理念,对膏盐、蒲骚、灵泉等本土文化资源创新表现手法,打造地域文化标识,增强文化吸引力。

三是聚焦精品创作,强化实践赋能。紧扣中心工作、弘扬工匠精神,树立精品意识。常态化开展文艺志愿活动,通过“以赛促练”提升创作水平。持续依托《蒲阳花》期刊推出优秀文学作品,讲好应城故事。

四是建强人才队伍,引领行业风尚。注重人才培养,加强文艺界思想道德建设。通过政策扶持、平台搭建、交流培训等方式,打造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,以德艺双馨引领行业风尚,为应城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

友情链接

主办单位: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:荆楚网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
联系电话:027-68880703 留言信箱:hbswlwczx@126.com 邮政邮编:430071

鄂ICP备12015471号-2

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

【孝感市文联】孝感市文联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

发表时间:2025-07-30 来源:孝感市文联 作者:

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 8 位电影艺术家的重要回信,在澴川大地引起强烈反响,孝感市文联系统迅速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。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,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,分享对回信精神的深刻感悟。他们立志要在新时代文艺征程中,扛起使命担当,让文艺的火种在孝感这片土地上燃得更炽热,传播得更深远。 


深扎澴川沃土 书写人民史诗

孝感市文联副主席、孝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  周芳 

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田华等 8 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中对广大文艺工作者“崇德尚艺”的谆谆嘱托与“扎根生活沃土”的殷切期望,如春风化雨,激荡着我们孝感作家的心田。孝感,这座以“孝”为名的城市,其丰厚的历史文脉与鲜活的地域特质,赋予我们践行这两大命题独特而深厚的滋养。

“德不优者不能怀远,才不大者不能博见。”在孝感这片以“孝”立身、以“德”行世的土地上,崇德之训尤为深切。我们当自觉以先贤黄香的温良、董永的至孝为精神镜鉴,将孝感人民千百年来淬炼的淳朴、坚韧、重情重义等道德品格融入血脉。以崇高信念雕琢灵魂,以明德之光照亮创作航程,在喧嚣浮躁中恪守初心,以德润笔,方能写出承载道义、温暖人心的作品。

扎根生活沃土,要求我们深掘孝感特色之艺术富矿。粗犷质朴的澴川皮影、韵味悠长的楚剧唱腔、巧夺天工的雕花剪纸、饱含哲思的民间歌谣……这些蕴藏着独特审美资源的宝库,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蓬勃的艺术生命力。我们作家当如辛勤的淘金者,俯身深入这些民间艺术瑰宝,汲取其生动形式与精神内核,在守正创新中探索具有鲜明孝感印记的表达方式。

扎根生活沃土,要求我们有脚沾泥土的躬身实践,要走出书斋,走出阳台,真切融入“人”的海洋。如走进大悟的山乡,与茶农一同采摘,在汗水中聆听他们讲述“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”的奋斗与期许;走进孝南烟火升腾的街巷,记录老旧小区居民“出老旧区”时的百感交集;走进汉川的田间地头,感受乡亲们面对丰收稻浪时发自心底的欢畅。这些带着露珠、沾着泥土、浸着汗水的鲜活素材,是任何闭门造车的想象都无法替代的创作宝藏。

我们当以总书记回信精神为强大指引,将“崇德尚艺”内化为创作的生命自觉,将“扎根生活沃土”外化为不渝的实践行动,用饱含深情的笔触,忠实记录并热情讴歌澴川大地上正在发生的壮阔史诗! 


以信念为基 绘艺术新篇

孝感市文联组联部主任 牛璐

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重要回信,如一道曙光,照亮了文艺发展之路,也深深触动了我。

文艺创作需扎根生活。文艺,从来都不是高悬于楼阁之上的缥缈幻影,而是深深扎根于生活土壤的参天大树。总书记强调“扎根生活沃土,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、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”,这无疑是对文艺创作真谛的精准阐释。我通过组织文艺家采风,乡村的质朴、集市的热闹、田间的劳作、新质生产力的应用,每一个场景,每一个瞬间,都蕴含着无尽的创作灵感。文艺工作者只有双脚沾满泥土,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,才能真切感受到时代的脉搏,创作出反映人民生活、展现时代风貌的作品。

德艺兼修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。德与艺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古往今来,佳作皆为创作者品德与技艺的融合。新时代的我们,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,敬畏艺术,提升技艺,坚守道德,创作有筋骨、有道德、有温度的作品,用作品的力量滋养人心,引领社会风尚,为构建积极健康的精神家园贡献力量。

牢记使命,方能奔赴文艺征程。当下文艺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,数字化技术拓展了创作空间与传播渠道,但也面临着多元文化冲击和快速变化的审美需求,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,以总书记回信为指引,担当起记录时代、为人民发声的重任,努力在孝感这片沃土上,挖掘故事,抒发情感,为文艺事业添砖加瓦,为孝感打造支点建设重要增长极赋能添彩。 


坚守为民创作初心 打造本土文艺精品

应城市文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钟婷 

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,我深受鼓舞,倍感责任重大。新征程上,应城文艺工作者将坚守为民创作初心,着力打造本土文艺精品。

一是深耕生活沃土,厚植创作根基。组织文艺工作者走进农村、社区、企业,挖掘应城人民新时代奋斗故事,让作品紧贴时代脉搏与人民心声,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温度。

二是激活本土资源,创新文艺表达。坚持守正创新,运用新媒体技术和现代艺术理念,对膏盐、蒲骚、灵泉等本土文化资源创新表现手法,打造地域文化标识,增强文化吸引力。

三是聚焦精品创作,强化实践赋能。紧扣中心工作、弘扬工匠精神,树立精品意识。常态化开展文艺志愿活动,通过“以赛促练”提升创作水平。持续依托《蒲阳花》期刊推出优秀文学作品,讲好应城故事。

四是建强人才队伍,引领行业风尚。注重人才培养,加强文艺界思想道德建设。通过政策扶持、平台搭建、交流培训等方式,打造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,以德艺双馨引领行业风尚,为应城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

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
技术支持:荆楚网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:430071

联系电话:027-68880703 留言信箱:hbswlwczx@126.com

鄂ICP备1201547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