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电影《戏台》在全国公映。这部喜剧电影由陈佩斯自编、自导、自演,黄渤、姜武、余少群、尹正等实力演员联袂出演,如今终于登上大银幕。它改编自豆瓣评分高达9.0的同名话剧。该话剧自2015年首演以来,历经十年巡演,场场座无虚席,一票难求,早已成为话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。如今,电影版《戏台》承载着观众的期待,以视听语言的形式,将这出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人生哲思的好戏呈现给更多观众。
锣鼓未改,光影新生
相比于话剧《戏台》来说,电影《戏台》的视听是二者在表达形式上的最大区别,既源于艺术载体特性的天然分野,也藏着导演陈佩斯对同一故事的不同诠释智慧。影片开场,镜头如一只灵动的飞鸟,俯瞰着大地,以说书人的讲述将观众引入那个战火纷飞的民国时期,故事的大幕正式拉开,德祥戏园里的五庆班,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场大戏,而这里也即将成为各方势力汇聚、矛盾冲突爆发的核心地点。
影片始终在戏班后台与外界战火之间来回切换,屋里屋外仿佛两个世界,在蒙太奇的剪辑下,这种荒诞和割裂感被无限放大。尤其在影片高潮时,台上正重演着霸王别姬,战火再次响起,人群纷纷逃难,镜头切向戏班后台供奉的祖师爷神像:神像的眼神肃穆沉静,仿佛在无声注视着眼前的兵荒马乱。
这组蒙太奇没有一句台词,却通过强烈视觉对冲,完成了一次隐秘的隐喻:祖师爷代表的梨园规矩与艺术传承,在乱世战火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又如此坚韧,而话剧舞台很难实现这样的隐喻传递,无法用镜头将两个孤立元素并置,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被束缚在舞台的“同一时空”里。此外,京剧行头的刺绣纹理、文武场乐器的细节构造、方言的口音差异,都能通过高清画面与杜比音效被观众清晰地听到看到。
2019年9月3日青岛大剧院《戏台》官方剧照
乱世群像,悲喜交织
《戏台》构建了一个鲜活的民国乱世的群像,每个角色都被时代的洪流卷入这场啼笑皆非的闹剧之中。姜武饰演的洪大帅,是权力的野蛮象征。他在战场上攻城略地,进城后便以枪杆子为标志,肆意践踏戏院的秩序与艺术的规则。
他将送包子的大嗓儿误认成名角金啸天,因自己的老乡情结和对权力的滥用,便强行要求大嗓儿登台表演。而在观看《霸王别姬》时,他又因自身的情感波动,任性地要求戏班更改结局,让项羽活着过江,这种对经典剧目毫无敬畏的改动,深刻展现出权力的蛮横与无知。但洪大帅并非是彻头彻尾的恶人,他在后台回忆牺牲弟兄的痛哭流涕,又让这个草莽军阀显露出人性的微光,权力既扭曲了他对艺术的认知,也掩盖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。
黄渤饰演的大嗓,原本只是包子铺里爱唱戏的普通人,命运的捉弄使他意外登上戏台,用荒腔走板的表演演出着这场闹剧。这种反差恰恰成了喜剧效果的核心来源,观众在捧腹之余看到的是,大嗓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权力的虚妄与艺术的脆弱。
洪大帅因老乡身份强行认亲,本质上是将大嗓儿视为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,从未在意他是否懂戏,大嗓儿的无知与无辜,恰恰暴露了乱世规则的荒谬:艺术在生存面前不得不低头,也暗喻了乱世中的局外人与局内人都不能真正置身事外?;撇秤梦⑼盏奶逄?、慌张的眼神和带着烟火气的方言让大嗓跳出了功能性配角的框架,成为乱世中普通人命运的鲜活注脚。
三一律叙事与多元化主题
陈佩斯导演巧妙地运用三一律叙事,将故事集中在一天之内,地点主要限定在德祥大戏院,围绕着五庆班演出《霸王别姬》这一核心事件展开,在紧凑的叙事框架中埋下了多元深刻的主题。
从时间上看,影片以洪大帅进城包场看戏这一天为时间节点,所有的矛盾冲突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集中爆发。从清晨戏班为演出做准备,到下午洪大帅的一系列荒唐指令引发混乱,再到傍晚蓝大帅攻城带来新的变数,每一个时间段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冲突,让观众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。
在空间上,德祥大戏院是故事的核心地点,后台则是戏班成员们的生活与准备演出的空间。而洪大帅的到来,将戏院变成了权力肆意横行的场所,从后台的化妆间、排练区、舞台,原本有序的空间秩序被彻底打破。
情节方面,以五庆班的《霸王别姬》演出为核心,各种意外与冲突接踵而至。金啸天的缺席、大嗓的误打误撞登台、洪大帅的强行改戏等情节,一环紧扣一环,层层递进,推动着故事不断向前发展。这些情节看似荒诞不经,却真实地反映出艺术的艰难与人性的复杂。
在三一律叙事的基础上,影片蕴含的主题可见一斑。首先是对艺术尊严的探讨,面对洪大帅的强权压迫,戏班众人虽历经无奈妥协,但最终金啸天和凤小桐在炮火中坚持演出原汁原味的《霸王别姬》。其次,影片也深刻地揭示了权力的任性与荒诞。再者,写戏重在写人,影片展现了侯班主的妥协与坚守、大嗓的质朴与顽强、凤小桐的清高与决绝等,每个角色都在影片中展现出独特的人性光辉。
从舞台到银幕,《戏台》之所以能让观众又哭又笑,根源在于其巧妙地将荒诞的喜剧与悲剧内核融合,通过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,构建出一个充满荒诞色彩的喜剧外壳,这些喜剧元素以夸张、错位的方式呈现,引发观众的阵阵笑声。然而,表象之下,是深沉的悲剧内核。
他们用一生守护的戏台,在乱世中沦为棋盘。艺术的脆弱、人性的挣扎、时代的残酷,都在方寸戏台间上演。这种笑与泪的交织,源于创作者对人性、艺术与权力的深刻洞察,更藏着陈佩斯导演对艺术坚守的切身体验。
主办单位: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:荆楚网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
联系电话:027-68880703 留言信箱:hbswlwczx@126.com 邮政邮编:430071
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
发表时间:2025-07-29 来源:湖北文艺 作者:孙媛媛
近日,电影《戏台》在全国公映。这部喜剧电影由陈佩斯自编、自导、自演,黄渤、姜武、余少群、尹正等实力演员联袂出演,如今终于登上大银幕。它改编自豆瓣评分高达9.0的同名话剧。该话剧自2015年首演以来,历经十年巡演,场场座无虚席,一票难求,早已成为话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。如今,电影版《戏台》承载着观众的期待,以视听语言的形式,将这出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人生哲思的好戏呈现给更多观众。
锣鼓未改,光影新生
相比于话剧《戏台》来说,电影《戏台》的视听是二者在表达形式上的最大区别,既源于艺术载体特性的天然分野,也藏着导演陈佩斯对同一故事的不同诠释智慧。影片开场,镜头如一只灵动的飞鸟,俯瞰着大地,以说书人的讲述将观众引入那个战火纷飞的民国时期,故事的大幕正式拉开,德祥戏园里的五庆班,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场大戏,而这里也即将成为各方势力汇聚、矛盾冲突爆发的核心地点。
影片始终在戏班后台与外界战火之间来回切换,屋里屋外仿佛两个世界,在蒙太奇的剪辑下,这种荒诞和割裂感被无限放大。尤其在影片高潮时,台上正重演着霸王别姬,战火再次响起,人群纷纷逃难,镜头切向戏班后台供奉的祖师爷神像:神像的眼神肃穆沉静,仿佛在无声注视着眼前的兵荒马乱。
这组蒙太奇没有一句台词,却通过强烈视觉对冲,完成了一次隐秘的隐喻:祖师爷代表的梨园规矩与艺术传承,在乱世战火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又如此坚韧,而话剧舞台很难实现这样的隐喻传递,无法用镜头将两个孤立元素并置,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被束缚在舞台的“同一时空”里。此外,京剧行头的刺绣纹理、文武场乐器的细节构造、方言的口音差异,都能通过高清画面与杜比音效被观众清晰地听到看到。
2019年9月3日青岛大剧院《戏台》官方剧照
乱世群像,悲喜交织
《戏台》构建了一个鲜活的民国乱世的群像,每个角色都被时代的洪流卷入这场啼笑皆非的闹剧之中。姜武饰演的洪大帅,是权力的野蛮象征。他在战场上攻城略地,进城后便以枪杆子为标志,肆意践踏戏院的秩序与艺术的规则。
他将送包子的大嗓儿误认成名角金啸天,因自己的老乡情结和对权力的滥用,便强行要求大嗓儿登台表演。而在观看《霸王别姬》时,他又因自身的情感波动,任性地要求戏班更改结局,让项羽活着过江,这种对经典剧目毫无敬畏的改动,深刻展现出权力的蛮横与无知。但洪大帅并非是彻头彻尾的恶人,他在后台回忆牺牲弟兄的痛哭流涕,又让这个草莽军阀显露出人性的微光,权力既扭曲了他对艺术的认知,也掩盖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。
黄渤饰演的大嗓,原本只是包子铺里爱唱戏的普通人,命运的捉弄使他意外登上戏台,用荒腔走板的表演演出着这场闹剧。这种反差恰恰成了喜剧效果的核心来源,观众在捧腹之余看到的是,大嗓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权力的虚妄与艺术的脆弱。
洪大帅因老乡身份强行认亲,本质上是将大嗓儿视为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,从未在意他是否懂戏,大嗓儿的无知与无辜,恰恰暴露了乱世规则的荒谬:艺术在生存面前不得不低头,也暗喻了乱世中的局外人与局内人都不能真正置身事外?;撇秤梦⑼盏奶逄?、慌张的眼神和带着烟火气的方言让大嗓跳出了功能性配角的框架,成为乱世中普通人命运的鲜活注脚。
三一律叙事与多元化主题
陈佩斯导演巧妙地运用三一律叙事,将故事集中在一天之内,地点主要限定在德祥大戏院,围绕着五庆班演出《霸王别姬》这一核心事件展开,在紧凑的叙事框架中埋下了多元深刻的主题。
从时间上看,影片以洪大帅进城包场看戏这一天为时间节点,所有的矛盾冲突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集中爆发。从清晨戏班为演出做准备,到下午洪大帅的一系列荒唐指令引发混乱,再到傍晚蓝大帅攻城带来新的变数,每一个时间段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冲突,让观众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。
在空间上,德祥大戏院是故事的核心地点,后台则是戏班成员们的生活与准备演出的空间。而洪大帅的到来,将戏院变成了权力肆意横行的场所,从后台的化妆间、排练区、舞台,原本有序的空间秩序被彻底打破。
情节方面,以五庆班的《霸王别姬》演出为核心,各种意外与冲突接踵而至。金啸天的缺席、大嗓的误打误撞登台、洪大帅的强行改戏等情节,一环紧扣一环,层层递进,推动着故事不断向前发展。这些情节看似荒诞不经,却真实地反映出艺术的艰难与人性的复杂。
在三一律叙事的基础上,影片蕴含的主题可见一斑。首先是对艺术尊严的探讨,面对洪大帅的强权压迫,戏班众人虽历经无奈妥协,但最终金啸天和凤小桐在炮火中坚持演出原汁原味的《霸王别姬》。其次,影片也深刻地揭示了权力的任性与荒诞。再者,写戏重在写人,影片展现了侯班主的妥协与坚守、大嗓的质朴与顽强、凤小桐的清高与决绝等,每个角色都在影片中展现出独特的人性光辉。
从舞台到银幕,《戏台》之所以能让观众又哭又笑,根源在于其巧妙地将荒诞的喜剧与悲剧内核融合,通过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,构建出一个充满荒诞色彩的喜剧外壳,这些喜剧元素以夸张、错位的方式呈现,引发观众的阵阵笑声。然而,表象之下,是深沉的悲剧内核。
他们用一生守护的戏台,在乱世中沦为棋盘。艺术的脆弱、人性的挣扎、时代的残酷,都在方寸戏台间上演。这种笑与泪的交织,源于创作者对人性、艺术与权力的深刻洞察,更藏着陈佩斯导演对艺术坚守的切身体验。
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技术支持:荆楚网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:430071
联系电话:027-68880703 留言信箱:hbswlwczx@126.com
鄂ICP备12015471号-2